最新录用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基于多通道相位同步技术的数字阵列模块的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赵安祺 于洪涛 刘健 叶伟梁 史思远
    录用日期: 2025-11-14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随着数字阵列雷达在空战领域的广泛应用,作为其核心组件的数字阵列模块的测试需求日益迫切;传统手动测试方法难以满足其高精度、快速化的维修检测要求;对上位机测试软件和硬件资源进行集成,实现了DAM自动测试所需四路时钟激励信号的相位同步设计,摆脱了外部本振参考源分机的刚性约束;实验表明,自动实现了发射脉内信噪比、接收信噪比等测试的序列执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全过程,将单模块测试时间缩短至十分钟级别,且测试结果的一致性与可靠性显著优于传统手动测试方法;目前已正式投入某型数字阵列模块的测试流程中,为实验调试、外场保障等应用场景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面向多维时间序列在线异常检测模型研究
    张洪斌 习从婷 田铮 马雅洁
    录用日期: 2025-11-14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时间序列异常检测是流量分析、金融监测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在线多维时间序列异常检测是保障系统稳定性、预防故障和降低风险的核心技术需求。针对复杂的多维时间序列异常检测问题,结合多维时间序列异常特性,本文提出一种双层自适应多维时间序列异常检测模型TAMAD,TAMAD模型基于滑动窗口实时更新统序列统计特征,可以适应数据分布变化。TAMAD模型基于KDE模型检测单变量局部异常,然后结合JS散度和Z-score阈值捕捉多元序列之间的失衡性,实现局部异常和总体异常的识别。为了适应数据变化,TAMAD模型基于极值理论(EVT)动态阈值调整。TAMAD模型可以实现异常定位和类型分析。本文从真实数据和模拟数据进行大量实验对比,选择了目前主要的方法作为基准。实验结果表明TAMAD模型综合性能最优,兼顾高精度与强召回能力,适用于对可靠性要求高的场景。模拟数据的结果说明TAMAD模型能够很好的定位异常,提供异常合理解释。
    基于多尺度变换的图像融合综合实验平台设计与实现
    张雄美
    录用日期: 2025-11-14
    [摘要](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将图像融合技术引入实践教学,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多尺度变换的图像融合综合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由图像输入、多尺度变换、融合规则选择和结果展示4个软件模块组成,可直观地显示不同多尺度变换方法和不同融合规则对于融合结果的影响,并通过客观评价指标定量分析融合图像质量。通过可视化操作界面、模块化代码实现与多维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多尺度融合的核心原理与算法实现。该平台可应用于数字图像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及科研训练中,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算法实现能力与科研思维。
    基于PED-YOLOv11n的PCB表面缺陷检测算法
    杨军豪 杨硕
    录用日期: 2025-11-14
    [摘要](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工业PCB缺陷检测中目标多样、微小缺陷难检以及速度与精度难以兼顾的问题,对改进PED-YOLOv11n算法进行了研究。采用部分卷积构建轻量化主干网络以降低计算复杂度,引入高效多尺度注意力机制强化关键特征提取能力,设计动态自适应检测头以提升对形态多变目标的适应性,并利用Shape-NWD损失函数优化微小缺陷的边界框回归;经实验测试,改进算法在北京大学PCB缺陷数据集上的mAP50达到92.2%,相较基线模型提升了1.1个百分点,参数量与计算量分别降低18.6%和25.4%,推理速度提升15%;该算法在PCB缺陷检测任务中实现了高精度与高效率的良好平衡,为工业自动化智能质检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
    视觉-惯性组合导航的无人机抗侧风纵向着陆监测方法
    宋高顺
    录用日期: 2025-11-14
    [摘要](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由于无人机在纵向着陆过程中受到侧风扰动的持续影响,使得其位姿点分布出现不对称,导航轨迹发生侧向偏移,导致传统单一导航方式难以通过映射无人机运动坐标系来实现高精度位姿状态估计,从而降低了着陆监测的整体有效性。提出基于视觉-惯性组合导航的无人机抗侧风纵向着陆监测方法。基于视觉导航原理估计无人机相对位姿可以确定导航轨迹的侧向偏移量,从而适度抵消侧风引起的位姿点分布不对称问题。将视觉估计的位姿映射到惯性坐标系中描述无人机运动,构建无人机运动学坐标系。整合视觉导航所提供的相对位姿估计,利用视觉与惯性传感器的观测数据,对惯性单元输出的无人机运动坐标系映射至视觉定义的导航区域中,完成视觉-惯性组合导航模型的构建。在此基础上,结合着陆轨迹与速度分析,计算侧风偏流角并动态调整下滑点,建立了抗侧风控制系统,以机翼所提供升力的纵向分量抵消侧风影响。分别从进入段、直线下滑段、拉平段、平飘段、地面滑跑段五个方面研究无人机抗侧风纵向着陆的运动特性,再基于轨迹下滑、轨迹拉平两个主要纵向着陆阶段实施监测,完成视觉-惯性组合导航下无人机抗侧风纵向着陆监测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侧风干扰下应用所提方法所得到的速度曲线在14 min左右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整体均值水平与波动形态与真实速度曲线基本一致,获得的着陆点坐标与真实坐标的平均偏差仅为0.8 m,纵向滚转角与实际着陆位姿之间的偏差不超过6°,在速度监测、着陆点监测、滚转角监测方面不受侧风影响,纵向着陆监测效果较好。
    基于反射特征的光伏直流母线故障诊断方法
    黄真 孙俊 阎露 刘翔 杨文 钟磊 王平峰 彭政云
    录用日期: 2025-11-11
    [摘要](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光伏(PV)直流母线作为承载光伏阵列与逆变器间高压直流电能的电气传输通道,属于极易产生故障与失效现象的薄弱环节;针对PV直流母线的开路(OC)故障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DR/SSTDR)行波反射信号特征分析的PV直流母线开路故障诊断方法;首先,解析行波信号的传输与反射规律,进而明确“信号-阻抗”映射机理;然后对组串式PV模块进行等效特征阻抗建模,并分析其在健康和故障场景下的阻抗变换规律,进而基于信号特征值偏移量(ΔRPτ)实现故障诊断与定位的功能;最后,分别对不同故障距离的组串式PV模块开展测试,对比分析了两类测试信号的评估效果和适用场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PV直流母线开路故障的有效诊断与离散定位功能;反射信号特征峰值(RPτ)随开路故障距离(l)的增长而减小,相较于STDR信号,SSTDR信号具备更优的鲁棒性和辨识精度,适用于面向长距离PV直流母线故障诊断的应用场景。
    基于YOLOv8n改进的番茄成熟度检测方法
    王腾飞 张俊虎 李海涛 姜文琛
    录用日期: 2025-11-11
    [摘要](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番茄自动化采摘与分拣任务中未成熟果实与背景颜色相似、小目标识别困难以及枝叶遮挡三大挑战导致的检测精度低问题,对轻量化模型YOLOv8n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名为RRM-YOLO的高效检测模型;首先,为增强模型对低对比度特征的判别能力并减少背景干扰,采用感受野注意力卷积替代部分标准卷积,实现动态空间权重分配;其次,为强化小目标特征提取与融合,引入了基于通道混洗的重参数化卷积与一次性聚合模块以替换原C2f模块;最后,为缓解遮挡导致的漏检问题,在网络深层融合了多头自注意力机制,以建模遮挡目标的全局上下文依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RRM-YOLO在测试集上的精确率达到83.8%,mAP@50:95提升至70.7%,较基准YOLOv8n分别显著提高了6.8%与5.1%;同时,推理速度达到134.4 FPS;RRM-YOLO为解决复杂农业场景下的番茄检测难题提供了一种高精度、高效率且易于部署的视觉解决方案。
    数字化磁通门电流传感器的设计与信号处理研究
    李 成 赵宇红 张晗 雷磊
    录用日期: 2025-11-11
    [摘要](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开关电源在高频环境、弱电流条件下电流检测精度低、易受干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数字化磁通门电流传感器系统。系统采用双微控制器协同工作,其中STM32F1负责外围电路的控制,实现磁通门感应电压的周期采样,并将数据传输至STM32F4进行后端处理。在数据处理阶段,结合小波变换与Savitzky-Golay滤波算法实现对信号的有效去噪,并通过Goertzel算法高效提取信号的二次谐波幅值,作为反映电流状态的特征指标。经实验测试,传感器在-3A至+3A测量范围内灵敏度约为0.57V/A,线性度误差小于1%,在干扰条件下仍保持稳定输出。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满足开关电源等电力电子设备对实时性与准确性的需求,并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多工况条件下测试性试验抽样方法研究
    徐睿 杨晓昆 章梦媛 商学敏
    录用日期: 2025-11-07
    [摘要](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传统的测试性抽样方法不考虑工况因素,所得的样本集无法反映系统真实测试性水平。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工况划分的覆盖充分性与风险方法结合抽样方法。该方法利用考虑多工况的综合故障率以及对各工况分别进行充分性增补,所得样本集可做到工况、结构、功能覆盖,提高了测试性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基于模型的载人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数字化设计探索
    陈朝基 余 欢 王 丹 张明恒 彭坤 訚耀保
    录用日期: 2025-11-07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传统文档式设计在载人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中存在的信息二义性、需求变更追溯难及早期验证不足等挑战,对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MBSE)在载人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V”字研制流程为框架,进行了需求分析、功能分析、系统设计及设计验证工作,采用了SysML和Modelica双语言建模体系,实现需求-设计-验证的闭环流程并引入多属性联合决策方法完成架构权衡。研究结果表明,MBSE方法实现了需求到设计的一致性、需求变更可追溯,通过仿真可以降低早期设计错误风险,为载人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的数字化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最后提出对MBSE后续应用的发展建议。